正泰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正泰文学 > 名正言顺朱允熥朱元璋 > 第245章 杀鸡儆猴

第245章 杀鸡儆猴


对朱橚、朱允炆削减供用,以及彻底拿走他们手里的兵权,让他们成为富贵闲人,

这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因为很多人也都心里清楚,接下来的一些藩王很有可能也是难逃这样的一个结果,势必是需要让更多的藩王也是如此。

朱橚和朱允炆对于这样的一个结果,看似也都是心里有数的。

朱允炆是本来就没有兵权,所以这时候也就没什么好失望的,藩王三卫一向和他无关。

甚至现在心里还在窃喜呢,其他的藩王们和他一样的待遇了。这么一想的话心里就平衡了,那些藩王是真正的被削权了,从有到无肯定是更加失落了。

而什么都没有的朱允炆不觉得他有损失,对于已经习惯了手里有着若有若无兵权的朱橚来说,心里头自然是有着一些小小的失落了。

重头戏要来了,很多人也是在等着接下来的一系列进展,因为周王和武林郡王虽然看似是犯事了,但是用御下不严也可以作为解释。

但是那位齐王殿下,这显然也就是没办法用这个理由来推脱了。尤其是现在公开的一些卷宗等等,看似也没有人打算为那位齐王殿下做一些掩饰。

朱允熥再次开口,对老朱说道,“皇祖父,齐王府管事得齐王授命,与齐王中卫指挥柴直勾连,齐王府勾结商贾,夺往辽东运粮、运盐之权。”

老朱板着脸问道,“怎么,这是要让朕废黜齐王?”

朱允熥也不退让,看着老朱说道,“回皇祖父,辽东实在要紧,戍边将士本就困苦。齐王阳奉阴违、运送粮草、食盐不值一提,大肆敛财。孙臣以为若是不罚,天下臣民多有不服,将士必然寒心。”

老朱继续阴沉着脸,而朱允熥则继续说道,“孙臣以为当责令齐王返京,或居于京城、或返帝乡。可令齐王力田,冀其知稼穑艰难而思所以保富贵也。”

朱橚瞬间看向朱允熥,而朱允炆也开始瑟瑟发抖了。

至于其他的一些文武官员也低着头不敢动作,因为这位皇太孙看似是真的要对齐王下狠手了。

让齐王回京责罚,如果只是削减供用等等也就罢了。

可是现在皇太孙提出的是不准齐王回封地,是让齐王回老家种田。

这样的待遇朱樉、朱橚等人熟悉,以前都是在老家种过田的。可是同样还有一个宗室,那就是靖江王朱守谦,他也是因为犯事太多在凤阳种田,屡教不改后被禁锢在应天府,然后死了。

现在的靖江王王爵还空着,有可能是留给朱赞仪。但是朱赞仪都已经十五了,可是此前也就是令朱赞仪拜访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秦十三藩王,一直没说让他承袭王爵。

朱允熥的话,很容易让人怀疑朱允熥打算废了齐王了。

老朱眯着眼睛,看着朱允熥,“皇太孙,你的意思是朕只有废了齐王,才能令宗室心存敬畏?”

朱允熥则回答说道,“回皇祖父,孙臣以为齐王之罪实在太大。宗室屡屡犯法,实在是不知敬畏。此番责罚齐王,也是盼其改过自新,这才是齐王祀以存亲的道理。”

文武百官更加胆寒了,这位皇太孙现在就差直白的说想要废掉齐王了。

老朱脸色更加阴沉,“齐王不改,就废了他,是这个道理吗?齐王王爵,朝廷收回?”

朱允熥恭恭敬敬说道,“回皇祖父,孙臣不敢。齐王若是改过,可令谪迁云南。若是执迷不悟,可效前大都督,只罚其人,留以王爵。”

前大都督是谁,那自然是老朱的亲侄儿朱文正了,也就是朱守谦的父亲。

可是现在这位老朱的侄儿,在朝堂上都没办法称呼。王爵不合适,皇侄也不合适。尤其是朱允熥,可不能称呼朱文正的名字。

老朱怒极反笑,“好啊!让朕废了自己的亲儿,你倒是好心思!”

看着拂袖而去的皇帝,文武官员大气都不敢喘。

朱橚和朱允炆也是在瑟瑟发抖,他们现在反倒是觉得对于自己的一些处置真的是太轻了。

想想齐王,现在皇帝和太孙两个是意见不一致,一个是要保,一个是要重罚。

责令回乡种地、谪迁云南,这都是模糊的说法,但是可以肯定就算是齐王幡然醒悟也不能再回青州,要改藩了。

最重要的是皇太孙对齐王观感如此之差,真要是等到太孙继位了,齐王说不定就是一辈子在凤阳老家了。齐王王爵,谁知道还会不会再传承下去呢!
这都是非常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位齐王殿下也确实有可能成为大明第一个被废黜的亲王了。

老朱的身影消失不见了,朱允熥这才不慌不忙的起身,“散朝!”

本来一些人觉得皇太孙可能要去找皇帝解释,但是这位太孙直接走出奉天殿,看样子是要去文华殿了。

这就不对了,这个时候太孙应该是和皇帝去解释一些事情。触怒皇帝、责罚宗室,哪一桩都是大事,可是这位太孙怎么就不在意呢?
皇帝和太孙的关系,难道是真的出现了什么变故了?

这些事情在一些官员们脑海里只是瞬间浮现,然后让不好的想法赶紧消散,实在是不敢多想了。

这时候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只是静观其变。得罪不起皇太孙,但是大家更加得罪不起皇帝啊,还是少说话、多做事,低调点才好。

急着出头、急着表现,很有可能也就是取祸之道了。得罪了皇帝或者太孙,都很难会有一个好下场。

该低调的时候还是需要低调,现在这么一个神仙打架的时候,还是不要凑上去了,要不然真的就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其他人在想些什么和朱允熥没太大的关系,他还是不慌不忙的回到文华殿,和以往没什么区别,只是在继续批阅着一些奏章、处理一些政事。

不是朱允熥心大,而是很多的事情他心里有数,一些官员紧张、摸不着头脑,那是因为他们知道的信息比较有限,只能胡乱猜测了。

一天的政事处理结束,朱允熥才不慌不忙的起身朝着武英殿走去。

看到朱允熥,老朱就嫌弃说道,“咱还以为你急着回去,好歹还是没忘了你祖父。”
老朱这么吐槽也是真心话,虽然他也知道朱允熥去陪徐妙锦是应该的。可是有些时候难免有些失落,跟前就这么个宝贝孙子了,当然重视。

以前都是爷孙两个一起吃饭、聊天,就算是再忙,一天在一起吃一顿饭还是没问题的。可是现在呢,好几天也未必能看到朱允熥来吃个饭。

“哪能呢!”朱允熥就笑着说道,“祖父现在觉得我在跟前好,过些天给你抱来个娃娃,有你好受的!”

老朱神采飞扬,满心期待,“有什么好受的?文垚在咱跟前,咱只会乐意!”

带孩子,老朱可不会觉得苦,尤其是他的嫡重孙,那就是真正的宝贝疙瘩了,一直都是在盼着这个事情呢。

“想想看也快了,也就是这半个月的事情。”朱允熥就笑着说道,“现在我东宫上下都紧张,昨夜妙锦翻了个身,东宫忙活了半天。”

老朱则认真说道,“你可别给我睡太塌实了,多留意些动静。真要是妙锦要生了,立刻让人来和咱说,听见没?”

朱允熥自然连忙答应,深更半夜的叫醒老朱,这看似是不太好。

可是考虑到徐妙锦肚子里的孩子,考虑到那是‘宗室首嗣’,这个时候叫醒老朱就不是不孝,那反而是极大的孝顺了。

当然老朱要是不过去也没什么关系,不要说重孙了,就算是孙子不过去都不要紧。但是考虑到老朱的性格,还是将老朱叫过去才好。

“七叔回来了肯定要闹。”朱允熥吃着菜,说道,“到时候宗室就不是骂允炆了,是要说我了。”

老朱则冷哼一声,“你是心狠,也是在保全你七叔。他不知进退,迟早是要惹祸!现在收拾了,起码给他子孙留个富贵。”

自己的儿子是什么样,老朱心里头也非常清楚。他确实不喜欢朱允熥的一些做法,可是也明白不可避免。

以齐王朱榑的做法,继续闹下去肯定免不了被废黜的下场。真到了那时候,齐王一脉都难有一个好的结局了。

所以参照对朱文正的做法就是最好不过了,只责罚本人,而不牵连到他的一些子孙后代。

“七叔的性子是要磨一磨,他比二叔、三叔还要过分。”朱允熥则叹了口气,有些无奈,“这也是无奈之举,总要给其他宗室一个交代。”

看着朱允熥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样子,老朱是真的有些又好气又好笑。可是他同样也明白,朱允熥这样的选择真的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说到底就是要杀鸡儆猴,宗室这么些年的不法之事,老朱实际上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他狠不下心来对儿子们狠一点。

既然他舍不得狠,有些事情自然也就是需要让朱允熥去狠心一些了。

杀鸡儆猴,宗室也该心存畏惧,前些年的好日子过的太舒服了,一个个的也都是有恃无恐,反正都知道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改变了,从齐王开始开刀。不会真的废了他的爵位,也不会说给他真正的囚禁。

只是藩王三卫等不存在了,就算是重新回封地,到时候也是找一个不如青州的地方去迁藩了。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件事情是老朱开的头,哪怕是朱允熥主张的,也是需要得到老朱的首肯,这可就不是朱允熥对叔叔们下手了。

这些也算是老朱在为朱允熥铺平道路,他给儿子们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现在都在担心孙子登基后儿子们依然胡闹的事情了。

对于朱榑的处置也根本不需要多聊,老朱和朱允熥在这件事情上早就达成了共识,有些事情就必须要这么做。

至于朱榑现在还没有回京,那其实也没有特别重要,人证物罪俱在,他也没什么可辩驳的,乖乖的接受这样的处罚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要是心有不服,那反而只会是在加大他的一些罪名,会被罚的更重一些。

宗室,确实需要开始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约束了,免得他们以后越来越肆意妄为。

所以不管是将朱榑暂时的软禁,或者是削掉朱橚的兵权,这都只是一个开始。

这也算是精挑细选的,齐王朱榑不是最显赫的宗室,但是好歹也是重藩,足以让其他的藩王们引以为戒了。

而朱橚就更加不用说了,他的地位非常特殊。现在对他进行了一些处罚,就算是朱樉等人也都会投鼠忌器,会心中有些顾忌和敬畏。

这么做是心安理得的事情,朱允熥也确实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借题发挥的好机会。吏治要整顿,宗室也不能没有约束。

吃饱喝足的朱允熥回到东宫,看着东宫里看似越发热闹,心里也更加的踏实了,这个时候就算是再小心都不为过,兴师动众什么的都是应该的。

到了寝宫,朱允熥关心问道,“今天感觉如何?”

徐妙锦就笑着说道,“殿下不用多想,臣妾现在好着呢。仔细算算日子,也就是这些天了。”

“就是因为知道是这些天了,我这才不免有些担心。”朱允熥摸着徐妙锦的肚子,说道,“这孩子真要是出生了,大家都开心。”

徐妙锦闻言点头,自从她怀有身孕以来,就能够明显的感觉到很多人对她的态度和期盼。

不只是皇帝需要重孙,太孙也需要嫡长子,包括徐家也需要有一个大明朝的未来皇储。

这些自然也是一些压力,不过徐妙锦也不会觉得是太大的负担。对于肚子里的孩子,她也是满心期待的。

宗室首嗣显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按照大明朝的规矩,她肚子里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大明朝的未来皇帝。

大家现在都很紧张、都很重视,这也是应有之义。(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