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正泰文学 >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 第174章 不安分的赵构,再收拾一顿!

第174章 不安分的赵构,再收拾一顿!


龙德宫,大殿内。

赵佶从皇城返回后,枯坐着生闷气。

逆子太难缠了。

他这个当爹的主动服软,开口想做点事,却被死死堵住了路,始终被关在龙德宫中。

皇帝虽然不阻止他离开,可是没有皇帝的首肯,他就算出了龙德宫,也一样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难道,朕只有当太上皇的命?只能整日游戏于花丛之间?只能整日被酒色所伤吗?”

赵佶喃喃自语着。

恰在此时,一阵脚步声传来,赵佶在龙德宫的贴身太监王厚进来,禀报道:“太上皇,康王求见。”

赵佶揉搓了下面颊,摆手道:“让他进来。”

王厚去传令,没过一会儿,赵构进入殿内,行礼道:“儿臣拜见父皇。”

赵佶叹息道:“小九,你不该来的。”

赵构问道:“父皇何出此言?”

赵佶如实道:“朕入宫去见皇帝,他回绝了朕的请求,让朕老老实实呆在龙德宫。”

“你想让朕复出做事,恐怕是办不到了。”

“你想和朕父子联手,更是做不到。”

“之前,皇帝没怎么关注朕。现在朕去打草惊蛇,皇帝的视线一定会盯着龙德宫,你也会落入了皇帝的视线中,会被皇帝针对的。”

赵构顿时愣住了。

旋即,他一脸不忿,咬牙道:“儿臣现在,也没有事情做,反正都这样,皇帝还能拿我怎么样呢?”

“皇帝连武人都重用,为什么连自家人都不信任呢?”

“他如此做法,忘记五代十国的惨状,忘记咱们赵家的祖宗,是怎么得到皇位的吗?”

“前车之鉴,后人却不谨记教训,反而一意孤行的重蹈覆辙。”

“这就是大错特错!”

赵构昂着头,掷地有声道:“就算皇帝把我喊过去,我仍然是这番话。可惜,三哥竟然向皇帝服软了,还写文章在邸报上,鼓吹皇帝整饬大相国寺好。”

明明是抨击赵楷的,话语中,却凭空多了丝酸溜溜的感觉。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赵佶看着胆大包天的赵构,赞许道:“朕一直认为,像朕的人是老三。没想到,时穷节乃现,你小九才是最像朕的人,英武刚毅,朕看好你。”

赵构谦虚道:“父皇过奖了。”

父子二人都不得意,赵佶情绪苦闷下,干脆喊着赵构一起喝酒。

赵构摇头道:“父皇,酒就不喝了,我准备回去。接下来,我就无欲无求,不信皇帝能拿我怎么样?难不成,他还要给我弄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吗?”

赵佶道:“去吧。”

赵构失望的回去了,赵佶一个人喝着闷酒。

龙德宫的情况没有隐瞒,消息也随之被黄经的人发现,转而禀报到黄经的手中。

黄经看完详细的资料,一路来到赵桓的身边,禀报道:“官家,查清楚了。”

赵桓问道:“怎么回事?”

黄经禀报道:“回禀管家,康王赵构去见了太上皇。不仅如此,这一次太上皇出宫后,康王又再次去见了太上皇。具体谈了什么,暂时不清楚。”

赵桓沉声道:“这些消息,之前没禀报上来吗?”

“没有!”

黄经摇了摇头。

赵桓哼了声,呵斥道:“跟在父皇身边的人,也该处置了。你去安排下,把父皇身边的太监换一批。父皇接见了外人,谈了什么,必须每日上报。”

黄经道:“奴婢遵命。”

赵桓想着赵构一再的蹦达,吩咐道:“另外,你亲自去康王府传旨,康王心术不正,押入宗人府。”

黄经问道:“官家,有其他的处置吗?比如说关押的时间,或者怎么处置?”

“不用!”

赵桓言简意赅回答。

直接关押赵构就行,其他不需要管。

在抗金的大策略上,谁拖后腿,谁来捣乱,赵桓就绝对不会放过。

黄经应下后往外走。

他一路出宫,更带上关胜麾下内殿直的士兵,一路往康王府去。

黄经来到康王府外,一招手,就有士兵去敲门。

房门打开,门房刚要问话,就被士兵扣住,黄经一路进入康王府,赵构也得到人来的消息,亲自出来了。

他看到传旨的黄经,心头一突。

难道有什么问题?

赵构脸上略微带着一丝的紧张,问道:“黄公公出宫来,有什么事情吗?”

黄经淡淡道:“陛下有旨,康王心术不正,即刻押入宗人府。”

一声令下,内殿直的士兵走了上来,直接就扣住了赵构。

刹那间,赵构懵了。

整个人脸上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以及难掩的愤怒。

赵构高声道:“我不服气,为什么说我心术不正,这是莫须有的罪名。”

“官家上一次,以莫须有的罪名抓了我。”

“现在,还用莫须有的罪名抓人。世间天子,岂有次次用莫须有罪名抓人的?”

黄经看着挣扎的赵构,冷笑道:“康王爷有什么不服气的,尽管去申诉。现如今,好好在宗人府反省吧。”

“带走!”

士兵不再留手,押解着赵构就往外走。

这一刻赵构心中懵了。

为什么?

为什么总是这样。

他就觉得皇帝对他非常的不公平,凭什么老是针对他,凭什么老是用莫须有的罪名打击他?

赵构的挣扎没有半点用处,直接被士兵抓走了。

黄经亲自带着赵构去了宗人府,把人下狱后,才回宫交差,见到赵桓后躬身道:“官家,事情办成了。”

赵桓问道:“小九可曾说了什么?”

黄经低着头禀报道:“回禀官家,康王说您不能以莫须有的罪名抓人,说世间天子,岂有次次用莫须有罪名抓人的。”

赵桓轻笑了起来。

莫须有吗?

赵构觉得冤枉,可这样的手段,不也是历史上赵构发明出来的吗?

如今只是敲打下赵构。

赵构乖巧听话,老老实实当一个王爷,赵桓也不会随意收拾和敲打的。

昔日金人南下,赵构和赵桓的政策背道而驰,反对赵桓死战的策略,希望向金人求和。

士人叩阙,赵构又跳出来闹事儿,还跑去当士人和官员的领袖,要一起压制赵桓。

赵构不安分。

没有找个理由让赵构悄无声息死了,那都是赵桓的仁慈。

赵桓吩咐道:“赵构押入宗人府后,一直羁押着。没有朕的命令,不能把他放出来。”

“遵命!”

黄经再一次回答。

赵桓让黄经退下,继续琢磨着加强朝廷控制力的打算。

不控制不行。

不控制,文官就要跳反,也不利于未来的改革。

在和金人交战的时候,对朝廷的控制力更要加强,要牢牢把政事堂掌控在手中。

一念及此,赵桓忽然又冒出之前的想法。

之前,赵桓曾想过扶持舅舅王宗濋当政事堂的宰相,就算让王宗濋去做一个泥菩萨,什么事情都不管,也有利于赵桓控制局面。

平常时候,王宗濋什么都不做,不干涉政务。

需要通过赵桓的策略,王宗濋的存在,就可以替赵桓冲锋陷阵了。

现如今,赵桓和李纲、杨时等人的关系都不错,总体方向都是一样的,都是对外抗金,对内治理地方。

这些事情是没有处理内部隐患,没有推动大宋的改革。

比如,冗官的问题。

一旦撤掉大批的冗官,罢免诸多不做事儿官员的官职,减少朝廷的开支,让朝廷精兵简政,这就会触动文官的利益。

文官的反扑会很厉害,李纲等人可能撑不住,需要有赵桓的人才行。

这就是王宗濋拜相的好处。

只是,要推动这一事情,会有敏感性,李纲和杨时等人都可能会反对,必须要想一个合适的策略才行。

怎么安排呢?

赵桓思考着,没过多久眼前一亮,顿时有了策略。

换人策略!

王宗濋去了政事堂,把殿前都指挥使让出来,让文官来主持殿前司!

利益交换,政事堂宰相能忍吗?

毕竟要让文官负责殿前司,总得给王宗濋一个合适的官职,去政事堂做一个菩萨宰相,总是合理的吧?

武人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他不相信文官能忍得住殿前司这样的实权职务。

最重要的一点,要用文官来管殿前司,赵桓可以用有能力也忠心耿耿的人。同时,又让王宗濋去了政事堂掺水。

这是一举两得。

赵桓想好后,也没有立刻采取行动,又过了两天,才安排人传旨,召政事堂李纲、杨时、徐处仁和吴敏入宫议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