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正泰文学 > 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 > 第1205章 谢三宾的难题

第1205章 谢三宾的难题


崇祯二十五年腊月初一。

已经五个月没有上朝的崇祯,十分罕见地宣布上朝。

这个消息在京师官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他们在想...

到底是什么事让数月不上朝的崇祯,突然宣布上朝!

难道他的身体不行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当务之急是将太子从南京召回,以防不测。

官员们转念一想觉得不对劲。

范景文和谢三宾刚刚见过崇祯,说他的身体没有问题。

京师官员都是聪明人。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忽然意识到,即便崇祯的身体没问题,也可能将太子从南京召回。

而太子是储君,将来的皇帝。

他们虽然不敢明着巴结太子,但是可以借着给太子写公文的机会让太子熟知自己的名字。

于是乎。

离开京师送往南京的公文忽然多了起来。

清晨。

文武百官齐聚朝堂。

在官员们期待的眼神中,崇祯迈着轻浮的步伐走进大殿。

他刚一露面,官员们便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差点发出惊呼声。

曾经红光满面的崇祯。

现在的崇祯脸上一点血色也没有,好像得了什么大病。

由于崇祯的状态太差了,导致官员们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陛下这是怎么了?”

“是啊,脸色苍白没有血色,似乎是...”

“慎言!陛下脸色虽然差了些,但血肉丰满,体型匀称,并非病态!”

“都别说了,都察院和鸿胪寺的官员开始记名了!”

明代朝会最后一个环节是处理朝堂上失仪的官员。

失仪的行为有迟到,交头接耳等。

由都察院的御史和鸿胪寺官员负责。

虽然不会被罢官免职,但罚俸之类的处罚也会让官员们难以承受。

在都察院和鸿胪寺官员的扫视下,朝堂迅速安静下来。

“诸位,”崇祯直接开口说道:“平辽之后朕数月没有上朝,本意是想趁机休息一下,毕竟朕已经连续二十五年没有休息了。”

“可是!”崇祯话锋一转:“竟然有人谣传朕病了,且病入膏肓。”

“荒谬!朕身体好得很。”

说完这些,崇祯呼呼的开始喘粗气。

在场的大臣们顿时面面相觑。

有人觉得崇祯确实病了,而且病的不轻。

否则不会说话的时候喘粗气。

以谢三宾为首的一些人虽然也看出了不对劲,但是他们只是觉得崇祯虚。

补一补就好,没什么大病。

“另外,”崇祯怒气不减:“有一些人竟然让朕允许太子返京,这是何等的居心?是怕朕不死吗?居心叵测,居心叵测!”

啪的一声。

崇祯右手重重的拍在龙书案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由于很多人都写过类似的奏疏,所以朝堂上立刻倒下一片:“臣等有罪,请陛下恕罪!”

他们本以为自己下跪后,会让崇祯心中怒气稍减。

可是他们发现崇祯的身体一直在颤抖,似乎被气的不轻。

其实他们都误会了崇祯。

崇祯之所以颤抖,是因为拍桌子导致的手疼。

他在用颤抖缓解疼痛。

片刻后,崇祯继续说道:“以后再有敢言让太子进京者,严惩不贷。”

众人齐声回应:“臣等遵旨。”

处理完这件事,礼部尚书史可法向前站了出来。

他拱手说道:“陛下,臣有要事上奏。”

崇祯坐在龙椅上,挥手示意:“讲。”

史可法像昨天一样,先是弹劾南京勋贵私铸大明圆宝。

然后弹劾郑芝龙名为官军,实为海盗。

“诸位,”史可法对着朝堂上的大臣们说道:“郑芝龙拿着朝廷的俸禄,抢劫过往商船也就算了,竟然还向建奴走私物资!如不严惩此等祸国殃民之人,大明危矣......”

史可法每说一句话,朝堂上便安静几分。

说到最后,偌大的朝堂落针可闻。

在满朝文武眼里,史可法太勇了。

弹劾勋贵和掌握实权封疆大吏也就算了,竟然还一次性弹劾这么多人。

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无论弹劾是真是假,朝廷都需要调查。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在调查的时候打击报复史可法。

史可法的遭遇可想而知。

“史大人可有证据?”有御史问。

“当然有证据!”

“证据何在?”

“一两句话说不清楚,不过昨日我已将证据上奏陛下!”

众官员听罢纷纷抬头看向崇祯。

崇祯的脸比外面的冰块还要冷。

他看向谢三宾,问:“谢尚书是内阁首辅,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置?”

谢三宾第一反应是彻查。

毕竟史可法弹劾的都是勋贵,武将。

这些人与文官都是死对头。

但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妥。

彻查意味着要把这件事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所有牵扯到的人都查清楚。

他是东林党人,南方是东林党的基本盘。

南京的勋贵在南边,郑芝龙也在南边,

一旦彻查,整个南方恐怕都会牵扯其中。

有些事不上称没有二两重,上了称几千斤也打不住。

谁也不敢保证没有东林党人牵扯其中。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东林魁首钱谦益。

他是郑成功的老师。

而郑成功又是郑芝龙儿子。

也就是说...

一旦彻查,钱谦益会第一个被牵扯进去。

这不符合他们东林党的利益诉求。

在当上内阁首辅前,他需要牺牲东林党的一些利益来换取朝堂上的话语权。

在当上东林党后,他需要东林党帮他干活稳固权力。

尤其是强制推行的货币改制。

需要东林党大力配合才能在江南四省顺利推行。

出于这种考虑,谢三宾决定尽量大事化小。

可是在话即将说出口时,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崇祯为什么突然上朝?

为了澄清自己没病?

显然不是!

如果真想澄清,只需和六部九卿的主要官员见上一面就行。

没必要上朝。

而且...

昨日崇祯就单独召见了史可法,并商谈了此事。

现在又把这件事拿出来说,显然是要严查。

谢三宾犯了难。

严查此事不符合东林党的利益。

不严查又不符合崇祯的想法。

该怎么办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